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拖沓(tà) 卑鄙(bǐ) 肄业(yì) 繁文缛节(rù)
B. 睿智(ruì) 大抵(dǐ) 混淆(xiáo) 汩汩滔滔(gǔ gǔ)
C. 浩瀚(hàn) 繁冗(rǒng) 狡黠(xiá) 字斟句酌(zhēn)
D. 磐石(bān) 奸诈(zhà) 木讷(nè) 躬耕自食(gō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繁冗拖沓(多余的) 汩汩滔滔(水流动貌)
B. 穷形尽相(不足) 言简意赅(完备、全)
C. 毛骨悚然(害怕) 各得其宜(应该)
D. 痛快淋漓(形容畅快)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文章)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的一生, 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 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 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A. 因为 所以
不仅 而且 B. 只能 也许 虽然 但是
C.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D. 只能 也许 不仅 而且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6.填到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国子监街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另外一座牌坊坐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
①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牌坊
②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先已辟为北京博物
③街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
④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都图书馆设在这里。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①③②④
7.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 )
①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 地望着老板娘。
②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一上桌,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 地吃了起来。
③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显得有点 。
④店外,刚才还在 飘着的雪花,此刻也停了。
A. 怯生生 头碰头 心神不定 纷纷扬扬
B. 怯生生 头碰头 六神无主 洋洋洒洒
C. 小心翼翼 兴高采烈 六神无主 洋洋洒洒
D. 小心翼翼 兴高采烈 心神不定 纷纷扬扬
8.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漫不经心听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
B. 什么打折信息啦,海水浴场的艳遇啦,添了孙子之类的,店里已是人声鼎沸。
C. 面对不知所措的老板娘,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D.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不约而同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轮船的汽笛不时地呜呜响着,快速地向下游驶去。
B. 最近,省博物馆展出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 对于我来说,这部小说是很有吸引的。
D. 社会调查前,老师就向我们把武钢的大致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10. 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
A.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 B.人与人之间都要有责任
C.责任是无处不在的 D.责任常常是双向的
1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个精灵,漂泊如 ,清冷似 ;有一个精灵,惆怅如 ,幽怨如 ;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
①三春之水 ②初夏梅雨 ③深秋落叶 ④冬夜之月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写下鲜花之后,仅剩一样挑选的余地了。刹那间,无数声音充斥耳鼓,啰唣地 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想在最后一分钟, 我珍贵的小筐。
②有人写下“孩子”。我 ,甚至觉得自己负罪在身。那个幼小的生命,与我 ,我怎能在关键的时刻,将他遗漏?
A. 申述 走进 惶恐不安 紧紧相连 B. 讲述 挤进 惴惴不安 紧紧相连
C. 申述 挤进 惴惴不安 血脉相连 D. 讲述 走进 惶恐不安 血脉相连
1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 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极了,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C. 同学们嘻嘻笑着,彼此交换答案。一看之后,却都不作声了。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D. 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若干小时尚可坚持。
1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或语意不明的一项是( )
A. 家庭困难重重的梁叔尚且面红耳赤的地申请补助,一个身无牵挂的年轻人,怎么开得了这个口呢?
B. 全国各级政府的领导如果都愿意做伯乐,做人才的“月下老”,那么国内的潜力之骥也就必然是成千上万了。
C. 两个城镇的个体工商业者联合上述市长,反映税费过重,使他们濒临关门的情况,引起市长高度重视。
D. 纵使除了阳光什么也没有,也可以在沙滩上直直地卧晒太阳哇。
15.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异乎三子者之撰
二、阅读理解题
(一)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的,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的。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6. 阅读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17. 文章第1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指的是哪些内容。
18.文章第4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 论据,作用是什么?
(二)
过了新年的北海亭面馆,每天照样忙忙碌碌。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了。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过了晚上10点,正想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那三位最后的顾客。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阳春面一碗——”
“好——咧!阳春面一碗——”老板应声回答着,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人半份的面下了锅。
桌上放着一碗阳春面。母子三人边吃边谈着,柜台里的老板和老板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真好吃……”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阳春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道:“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话送走了。
19. 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与小说情节,课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找出至少三种,并各举一例。
20. 面店老板和老板娘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21. 结合全文,说说母子三人为什么最终能由逆境走向成功?
(三)
① 这种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像一个渐渐缩窄的闸孔,将激越的水流凝聚成最后的能量,冲刷着我们的纷繁的取向。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简洁而挺拔地凸立了。
感谢这一过程,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② 它噗噗跳动着,击打着我的掌心,犹如我的另一颗心脏,推动我的一腔热血四肢百骸。
突然发现周围万籁无声。③ 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般,单纯而明朗的宁静了。
我细心地收起这张白纸,一如珍藏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22. “凸”字读作 ,共有 画;“骸”读作 ,意思是 。
23. 分析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句: 修辞手法 ②句: 修辞手法 ③句: 修辞手法
24. 概述末两段的段意。
25. 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四)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6、从子路的回答看出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7、和子路相比,冉有的回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作文(30分,写在答题纸上)
在我们的人生成长旅程中,同学们经历过很多事情,如开学后的军训,第一次上课,试卷(已批时光匆匆,似流水般飞逝。我们从当初的懵懂过渡到了现在的成熟,曾走过的岁月,已牢牢的烙在我们的心里,形成了一本青春的手册,翻开手册——
责任、宽容、自律……
任选一角度,以“成长岁月,我多了一份成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地壳(ké) 褐色(hè) 红缯(zēnɡ) 龟裂(jūn)
B. 紫绡(xiāo) 醴酪(lǐ) 紫绡(xiāo) 贮藏(zhù)
C. 粗糙(cāo) 尖锐(ruì) 珊瑚(shān) 绚丽(xuàn)
D. 日啖(dàn)
渣滓(zǐ) 图谱(pǔ) 绛囊(jià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A.寒暄 一言堂 旁征博引 弃之如蔽履
B.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事 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 煞风景 讳莫如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 忘年交 坐收鱼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可______从简单到复杂、先模仿后创新的原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
②雍正帝很自负地说:“朕虽不谓上等圣明之君,亦非庸愚下流之主,______官场和下层的情形是我的优势。”
③我们对待屡教不改的人和______犯错误的同志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
④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走过我的身旁。
A. 遵循
熟悉 偶然 悠然自得 B. 遵守
熟习 偶然 泰然自若
C. 遵循
熟悉 偶尔 泰然自若 D. 遵守
熟习 偶尔 悠然自得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B.由于患有帕金森症,他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
C.她走起路来故意让皮鞋踩出“卡卡”的响声,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D.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顿时使大家的发言积极起来。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证明诚实守信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B.虽已离休多年,但他总忘不了哥哥参军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道主义者。
C.规范农贸市场,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难有大的成效。
D.在战胜“非典”后,广东省人大就不吃野生动物等热点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
6.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 ; 。 。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①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②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③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④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⑤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A.①⑤④②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③⑤④② D. ⑤④①②③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掩盖 摇曳 斡旋 放电辐射 B.耀斑 色彩 箴言 名符其实
C.旷野 清幽 翌日 瞬息万变 D.机理 遁辞 磨砺 语竭词穷
8.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实词,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 结果与卫星和火箭 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②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也被实际 的事实所证明。
③其时,环的亮度 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
A. 观察 观测 探测 激剧 B. 观测 探测 观察 急剧
C. 探测 观察 观测 激剧 D. 观察 探测 观测 急剧
9.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B. 极光可真是这样,名副其实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C. 可以说,即使有如簧巧舌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D. 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之类的话作为遁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起因工作人员疏忽而造成的重大的中学生中毒案件,自始至终牵动着无数大江南北学生和家长的心。
B.作为主要农产品技术法规、标准的集大成者,该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扭转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C.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但它们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比起白话文来要深刻得多。
D.奉劝那些利欲熏心者,莫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借助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其结果是很可怕的。
11. 选出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此情此景,此时此地,面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亲爱的读者, 。
A. 你不能说这不令人心醉,不叫人神往。
B. 你看它是多么令人心醉,叫人神往啊!
C. 你说能不令人心醉,不叫人神往吗?
D. 你不认为它是令人心醉、叫人神往的吗?
1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3、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
14.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1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二、阅读理解题
(一)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16. 这两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
17. 文中加点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
18. 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19、以上两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二)
[材料一]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材料二]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20. 材料一主要写了什么?
21. 材料一中引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生活,用意是什么?
①
②
③
22. 材料二 “再见吧,胡同”一句,包含着作者对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怎样的态度?
(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3.孟子提出的仁政措施除了保障黎民“不饥不寒”之外,还提出了什么措施?(5)提出这一措施有什么意义?
24翻译划线句子。
三、作文
题目:第一次感受
提示与要求:(1)生活像一本《大百科全书》,告诉我们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成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感到其中的内涵。成长的过程正是这些感受不断积累的过程。将你第一次对生活、对挫折、对真诚等方面的感受写出来。(2)把 处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