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青荇(xìng) 河畔(pàn) 荡漾(yàng)
天堑(qiàn)
B.揉碎(róu) 浮藻(zǎo) 篱墙(lí) 皎洁(jiǎo)
C.沉淀(d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气馁(něi)
D.满载(zǎi) 笙箫(shēng) 斑斓(lán) 蹒跚(pá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灌溉 重整旗鼓 共商国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
B、溜达 门可罗雀 原形必露 置死地而后生
C、纰漏 贻笑大方 恼羞成怒 冒天下之大不为
D、战栗 评心而论 众口栎金 心有灵犀一点通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 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 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②他 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 得无法和他相配。
A、虽然 但 缓缓 美艳 B、因为 所以 缓缓 鲜艳
C、因为 所以 慢慢 美艳 D、虽然 但 慢慢 鲜艳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本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有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朝鲜代表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东流。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虽然缺乏对待顾客的热忱,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B、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C、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却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
D、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吗?
6.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了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得感到痛苦。住宅的 ,
墙壁的 ,家具的 ,衣料的 ,都使她感到非常难过。
A.寒酸 暗淡 破旧 粗朴 B.寒碜 黯淡 破旧 粗陋
C.寒碜 暗淡 陈旧 粗陋 D.寒酸 黯淡 陈旧 粗朴
7.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伽西莫多好像忽然 似的蹦了一下,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 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 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 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A. 害怕 蜷缩 发抖 但是 B. 惊醒 弯曲 发抖 可是
C. 害怕 弯曲 抽搐 可是 D. 惊醒 蜷缩 抽搐 但是
8.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非生异也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9.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音节和谐的的一项是( )
(1)我沿着夕阳下的小径散步, 听泉水低低地吟唱。
(2)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又是以为出色的画家,他擅长以绘画之理融通于诗,往往着色不多而意境高远,后人谓之, 。
①看漫山遍野的鲜花,让晚风轻拂着发丝。
②让晚风轻拂着发丝,看漫山遍野的鲜花。
③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④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空白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 , , ,
。
①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②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③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④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11. 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
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入口处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坐佛坐落于一个马蹄形窟内, ,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
①神态端庄 ②头梳螺髻 ③双耳垂肩 ④脸如满月 ⑤身披袈裟
A. ④①②③⑤ B. ⑤②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⑤①③④②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的成功试验。
B.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也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C. 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使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13. 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日前提交的2003版贸易白皮书指出,亚洲经济的盛衰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
B.多媒体电子门票,这种过去从未听说过的东西,今天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C.这种抗病毒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生地黄、广藿香、连翘等配制而成的。
D.鲍威尔将要参加第28届奥运会闭幕式的消息传来,希腊2000多名抗议者高呼反美口号,并在雅典大学的围墙上刷写批评小布什的涂鸦。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⑥③⑤④②①
二、阅读理解题
(一)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吾尝终日而思矣
1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准确翻译下列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本段共六句,共分几层?请在文中标出来,并指出每层的大意。6
(二)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Ⅰ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21. 以上几段是围绕哪一句来说的?
22. 这几段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好处?
23. “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三)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木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时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24、文章中写“我”第一次向流浪老人买奖券时,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请说说这个对比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2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文中这位流浪老人心灵美在何处?
26、从“我”和老人的相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7. 第一节诗中用了三个“轻轻的”,从修辞角度讲,可以看做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8. 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作“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河中“长长的水草”“ 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_________________ !”
29. 诗人在离别时,选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康桥风光?请简要概括。
三、作文
请以“记忆中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3、书写工整。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在试卷反面)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600字。
|